谈情绪管理之前,需要先说说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会引起我们情绪的变化,那么真的是那些事情引起了我们的情绪反应吗?
答案是:不全是。
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我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态度,结合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分析,评价这件事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然后,我们会根据这个评价/分析/判断的结果,来给自己“选择”一种情绪。
阿尔伯特·艾利斯
这就是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的情绪反应的ABC模式。
A(Activating Event)——事件或情境
B(Beliefs)——你对这个事情或情境抱有的信念(即你的态度,想法,评价,解释)
C(Consequences)——结果:情绪结果(比如焦虑),行为结果(比如攻击),生理结果(如心悸,手脚冰凉)
正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并不完全是由所面对的事情所决定的,所以这就使情绪管理成为可能,否则遇到什么事情就必须有什么情绪反应,那还管个什么啊。
也有朋友会问,为什么自己常常会经历非常极端的情绪,是我遇人不淑,还是运气不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要说明的是,情绪反应本身没有问题,如果我觉得我事事不如人,我当然会觉得抑郁自卑,如果我觉得他就是个十恶不赦的人渣,我当然会火冒三丈。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问题出在你对事情的判断上。
一些常见的思维习惯/思维模式会使你对情况出现误判,从而导致坏心情,继而影响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找到并处理这些错误的想法,重新修订你的判断与结论,就可以帮助我们从自己给自己设下的圈套中走出来。
所以,我们在ABC的基础上,再加上D(Disputing)和E(Effective Rational Beliefs)两个步骤,即:
D(Disputing)——找出你通常使用的那些有可能会误导你,使你得出不准确结论或判断的错误的思维模式。
E(Effective Rational Beliefs)——找到新的有效办法,来帮助我们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
常见的错误思维有:
1.全或无式思维:看事情绝对化,走极端。如:我的工作必须要做的非常出色。/ 我安排好的事情绝对不能节外生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