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专心、耐心地倾听
孩子组织语言的能力特别有限,所以表达会有点慢,是真正的茶壶煮饺子,有话说不出,要想很久才能说一句话。表情温和的耐心等待,能给宝宝自信,帮她说出自己的想法。
4. 录像回放
如果孩子有”不好“的表现,我们可以把自己当成“录像机”,一五一十地,把刚发生的事情描述给孩子,就好像是给孩子看录像回放。描述的时候,要用中性的语言,只说实际情况,不掺杂个人情感,也不掺杂主观评判。
比如,孩子把饭菜扔到地上。我们可以说:“你把食物扔到地上了”。但不要说:“你这是浪费粮食”。前一句只是叙述事实,后一句有我们的评判。孩子容易接受前一句,会在内心里抵触后二句。
再比如,我们刚回到家,跟孩子打了个招呼,可她净顾着自己玩,不回答我们。我们可以说:“妈妈和你打招呼,你没有回答妈妈啊”。不要说:“你怎么不理我?”
录像回放有两个目的:
a. 提醒孩子,去注意她自己的表现。孩子的自我审视能力很差(成年人其实也很差)。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是因为察觉不到自己在做什么。即便她懂得规矩,能分清好、坏,对、错,但如果她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表现,就没变法判断和约束自己。所以提醒孩子特别重要。
b. 减少认知差异。一五一十的描述情况,能让我们和孩子对一件事的认识,调整到同一个水平。
录像回放的作用特别大,效果往往超出想象。在亲子沟通里,我们务必时刻提醒自己,多使用这种方法。
做好了上面的几件事,情况就有了很多改进,有点像上面这副图。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但此刻障碍还没完全消除。两个绿色的箭头,也就是把我们和孩子拉开的力还存在。下一步我们要解决它。
二、探索期待
要判断沟通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沟通双方有没有彼此理解。如果是鸡同鸭讲,难免产生误解,本质上就是沟通失败了。想要彼此理解,就必须察觉到沟通双方的期待(愿望)。了解期待,是成功沟通的根本。
想了解对方的期待,最好的方法是带着好奇心,也就是心里有这个念头:“真奇怪,孩子为什么有这样的表现呢?我要问问看,她究竟在想什么。”
为什么要带上好奇心呢?因为人在好奇的时候,最容易发现平时忽略的线索。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变得好奇,也不要紧,下面是探索期待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