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他为何会成为“瘾君子”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19-06-06 | 56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般认为,药物滥用的原因不能用单一的模式来解释,与社会环境、心理特点和生物学因素皆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为了叙述方便,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解释。

(一)社会因素

包括:①容易获得;②家庭因素,如家庭矛盾、单亲家庭、家庭成员间交流差、家庭成员犯罪吸毒是吸毒、特别是青少年吸毒的重要危险因素;③ 同伴影响、同伴间压力等;④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

(二)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吸毒者有明显的个性问题,如反社会性、情绪控制较差、易冲动、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追求即刻满足等,但尚无前瞻性研究说明是这些个性问题导致了吸毒,还是由于吸毒改变了吸毒者的个性,抑或是两者互为因果。

行为理论认为,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正性强化作用,多数精神活性物质有增加正性情绪的作用,如“酒逢知己千杯少”,吸毒后的快感等;同样也具有负性强化作用,如“一醉解千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毒品更有对抗负性情绪的作用。重要的是,在形成依赖后,由于戒断症状的出现,使使用者不能自拔,必须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才能缓解戒断症状,这是最为强烈的负性强化。

(三)生物学因素

研究发现,动物在缺乏上述社会、心理因素的情况下,同样也有主动获得精神活性物质的倾向。人类、动物依赖形成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一系列神经递质、受体等方面的变化,故有学者将依赖行为定义为慢性脑部疾病,从这个角度看,依赖行为与其他躯体疾病一样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1.脑内的“犒赏系统”与药物依赖 二十世纪60年代后,人们对成瘾物质如何作用于脑的“犒赏系统(reward system)”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发现了内源性阿片肽及其受体。已证明,在大鼠、猫、猴等动物脑内,除新皮层以外的脑区几乎所有的部分都有与犒赏有关的区域,控制情绪反应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bic dopamine system)可能是犒赏系统的中枢所在,其中,被盖腹侧区(VTA)和伏隔核(NAs)是研究者较为感兴趣的部位。

2.代谢速度 代谢速度的不同,对精神活性物质的耐受性就不同,依赖的易感性也不同。如天生缺乏乙醛脱氢酶的个体,饮酒后乙醇代谢成乙醛,但乙醛不能继续转变为乙酸,乙醛堆积,导致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从而阻止个体继续饮酒,也就不可能成为酒依赖者。

3.遗传学因素 大量有关酒精与药物依赖的遗传或家族性研究已证明,动物对某些药物依赖的形成具有显著的遗传性。如不同品系的小鼠对吗啡依赖的形成具有显著差异,有些品系的鼠极易造成阿片类依赖的动物模型,而有些品系则很难。

家系、双生子及寄养子研究均发现,药物滥用的易感性因素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目前发现有两个途径将这一易感性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一是直接遗传的酒精/药物依赖易感性,另一个是间接的方式,将反社会人格传给下一代。家系研究表明,药物依赖或滥用家系成员中,药物滥用、酒精滥用、反社会人格、单相抑郁的相对危险性分别为对照家系的6.7、3.5、7.6和5.1倍。

总之,药物滥用和依赖是上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药物的存在和药理特性是滥用、依赖的必要条件,但是否成为“瘾君子”,还与个体人格特征、生物易感性有关,而社会文化因素在药物滥用、依赖中起到了诱因作用。

精神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