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对围产期抑郁症显著有效,同时不会给后代造成任何危险,因此应被视为围产期抑郁症的一线治疗。
对于轻度围产期抑郁症的患者,加强社会支持的心理干预手段即可,如获得同伴的支持、非指导性质的心理咨询等都可作为一线治疗。
对于中重度围产期抑郁症的患者,以及对社会心理干预应答不佳的轻度抑郁症患者,应采用正式的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心理治疗(CBT)以及人际心理治疗(IPT)。CBT聚焦于改变适应不良的思维模式和/或行为,以促成情绪状态的积极变化。IPT则将心境与人际关系及生活事件联系在一起,致力于改善人际关系,以促成患者从少女到母亲的角色转变。
2. 药物治疗
(1)SSRIs
尽管有关后代长期发育的数据较为缺乏,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SSRIs类药物,对于胎儿和新生儿耐受性好。因此,对于围产期抑郁症患者,SSRIs是药物治疗的一线推荐。
对于产前抑郁的患者,由于帕罗西汀会导致胎儿心脏畸形,所以不推荐其在产前使用。
对于产后抑郁的患者,极少量进入母乳,氟西汀对新生儿的副作用是较低的,所以这两种药物是治疗产后抑郁的一线选择。
(2)SNRIs
由于SNRIs类药物安全性数据有限,当SSRIs类药物无效时,可考虑换用SNRIs类药物。其中,度洛西汀在母乳中含量最低,但是其对于胎儿以及婴儿的影响尚不明确。有少数案例报道,在婴儿的血浆中检测到文拉法辛及其代谢物。仅有一例案例报道去甲文拉法辛由母体传递至婴儿体内,但是还未发现对婴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3)其他抗抑郁药物
既往有使用安非他酮时婴儿发生惊厥的个案报告,不建议使用。考虑到潜在副作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很少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由于其进入乳汁的药物剂量相对较高,且存在包括心脏风险在内的其他顾虑,一般避免针对产后抑郁患者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此外,多塞平尚有发生婴儿呼吸抑制、吸吮不足、肌张力低下及呕吐的个案报告。苯二氮卓类药物可用来控制严重的焦虑,失眠等症状,但不建议长期使用。
对于围产期的抑郁症患者,其用药剂量都应该控制在最低起效剂量,不足量的药物治疗会给胎儿以及新生儿造成双重风险 :1. 暴露在药物中的风险;2. 母亲病程反复给后代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目前尚缺乏有关产后抑郁治疗时长的数据,但一般建议为降低复发风险,抗抑郁药治疗应维持6个月至1年,随后逐渐减停。对于有抑郁复发史的患者,维持治疗可能需要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