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20-02-18 | 2494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样的家庭,只有胜利者才有说话和生存的机会。

 

其实,强势的父母大都是纸老虎,他们都非常在意对方,尤其是在意孩子。

 

但是,孩子往往认为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者至少不是由你发号施令时,我才有所归属。叛逆的孩子,常常是在寻求权力,他们不是恨父母,更不想伤害自己,只是渴望被温柔地对待一回!

 

 报复行为

 

家庭中缺乏温情,彼此之间冷漠寡淡,甚至会有羞辱、打骂等虐待行为,孩子成为实现家庭梦想的工具(人被物化)或者以无能的名义被忽视。

 

父母错误地以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是将孩子物化为满足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的工具。父母认为很爱孩子,可是孩子感受到的是不信任、不满意和被嫌弃,孩子以为父母爱的是那个优秀的自己,而不是真正的自己。

 

孩子愤怒的是,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依然得不到认可。我得不到认可,那就不用努力了,我的不良行为至少能让你们不那么好过。

 

其实,孩子并不想伤害父母,只想被好好地爱一回!

 

 自暴自弃

 

当孩子使用了各种办法,还是无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常常会放弃,放弃从父母和他人那里获得关注和平衡权力的机会。

 

他们觉得自己不可能有价值和意义,会选择自暴自弃,厌学或拒学、违法犯罪、吸毒或网络成瘾、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甚至自杀。

 

此时,他们可能会恨父母,往往更恨自己,恨有多深,曾经对爱的渴望就有多大。

 

因此,当一个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要尝试读懂这些“问题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孩子可能以不良行为(如:不做作业)来获得关注:嗨,看看我,快点来看看我,你已经好久没有关注我了!

 

 孩子可能以反抗或拒绝父母的建议来显示权力:你制服不了我!

 

 孩子也可能以自我牺牲来“报复”父母:你们觉得成绩比我重要,这让我很伤心,所以我也要让你们伤心!

 

 孩子的不良行为也可能在表达无力感:我真的不行,我真的不会,我真的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