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面对家暴,她为何选择默默承受?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19-06-06 | 708 次浏览 | 分享到:

“家暴”中感知存在

A女士第一次遭到丈夫打耳光时,还是婚前,为了决定去哪家过春节。看着丈夫因为愤怒变形的脸,A女士有点犹豫,是否要取消随后的婚礼。但因为怀孕,这丝不满,很快被婚妙的洁白清洗干净了。随后是越来越多的殴打,有一次拳头打在脸上,眼睛肿了半个月;有一次踢到隆起的腹部,使她不住地呻吟。每次打完,A女士都会搬回娘家,然后在父母的劝慰,丈夫的哀恳下,重归旧好。慢慢的,A女士已经习惯了争吵后被打一顿,她也以为,日子可以一直这样过下去,但当儿子牛牛三岁时,因为重度抑郁,她住进了医院,随后药物几乎没断过。

如果不是遇到KIM,李阳的家暴会否见光?

A女士不是KIM,她选择了默默承受。她为什么不离开?
尽管一再遭家暴,A女士却都没有离开,直到最后进入医院,也还是接受丈夫的照顾。她不痛苦吗?只是对这痛苦“视而不见”,慢慢地,甚至忘了被打的事实,即使所有人都忍无可忍,A女士却一直在忍……

可能我们自己也没有发现,如今你家庭相处的模式,很大部分会受到你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面对家庭暴力,有人却没有选择离开,家庭背叛,有人却假装没看到,你可能会想到很多的原因,但你绝不会想到这会和你的原生家庭有关。

A女士心目中,父亲的形象一直很模糊。

从记事起,父亲就很少在家,即使在,也很少陪她玩,有时她兴高采烈地“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比如一只纸飞机,一个模型,或者一幅画,父亲却草草地看一眼,然后命令她:一边玩去!有一次,A女士在幼儿园里刚学会一首歌,高兴地哼哼起来,爸爸突然恼了脸:不许唱!A女士不听,继续唱起来,而且唱得更高兴了。爸爸跑过来,像抓小鸡一样将她抓到房里,找来一根棍子,对着她的屁股狠狠地拍打着。A女士疼得哇哇叫,妈妈及时赶来,劝开了爸爸。后来,A女士才知道,爸爸那次刚丢掉工作,很不开心。后来妈妈对A女士说,你爸爸脾气就是暴,小时候没少打你!A女士却觉得很奇怪,在她记忆里,只有这一次挨打的经历,而且更多的,是因为记得当时学会的那首儿歌。

选择丈夫,是因为他看上去很MAN,豪爽慷慨,生活上又能体贴。可是相处不久,A女士就觉得他越来越模糊了,不知道他成天在忙什么、想什么。第一次挨打时,虽然理智上她觉得受到侵犯,但在看到他变形面孔那一刻,她似乎瞥见了他的真实,并且内心产生了一种奇怪的连接感:原来,他很在意我!随后,每次当他的拳头落在身上时,她都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他终于注意到她了!原来,他心里还是有她的! 在痛中感觉“存在”

心理的话:

“你爸爸的脾气就是暴,小时你没少挨他的打!”但奇怪的是,A女士记得的却仅有一次,而且是因为那首儿歌。

对于儿时的A女士来说,爸爸的暴力,是她无力承受的部分,于是她选择性遗忘,以使自己能顺利成长。这是她儿时的一种保护机制。连同这肉体上的处罚,心理上的疏远,她也一并留在记忆深处,不愿触及。

对于女性来说,父亲代表对男性身份的认同,这种原生家庭的模式会带到现有家庭中。A女士和父亲的隔离,使她在男性面前,始终没有存在感,就像电影《被人遗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一样,一辈子所做的,就是让男人感觉到她的存在。对于A女士来说,似乎和父亲的联结,正是通过体罚,这也使她和丈夫之间,建立了这种模式。在体罚中感觉到“存在”。

宁愿忍受疼痛,也不能忍受被男人“视而不见”。所以,宁愿对家暴的事实“视而不见”,也不愿拆散这种关系。这种选择性遗忘,对儿时的自己来说,也许有利,但对于成人来说,却只会使暴者更暴,弱者更弱,因为丈夫,毕竟不是她父亲。对父亲的渴望,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显现。因此,惟有抑郁,让她停止这种模式,心灵得到成长。


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