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根据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将其划分为几个亚型。这种划分的依据偏重于精神病理学。
1.偏执型(paranoid type)
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其临床表现以相对稳定的妄想为主,往往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情感、意志、言语、行为障碍不突出。起病多在30岁以后。这类病人较少出现显著的人格改变和衰退,但幻觉妄想症状长期保留。
2.紧张型(catatonic type)
以明显的精神运动紊乱为主要的表现。可交替出现紧张性木僵与紧张性兴奋,或自动性顺从与违拗。典型表现是病人出现紧张综合征。紧张型目前在临床上有减少趋势。
3.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
多于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多在2周之内达到高峰。以情感改变为突出主要表现,情感肤浅、不协调,有时面带微笑,却给人傻气的感觉;有时又态度高傲,显得不可一世;或喜怒无常、扮鬼脸、恶作剧,不分场合与对象,开一些幼稚的玩笑。思维破裂,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令人费解,有时会伴有片断的幻觉、妄想。行为不可预测,缺乏目的。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欠佳。
4.单纯型(simplex type)
起病缓慢,持续发展。早期多表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如主观的疲劳感、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逐渐出现日益加重的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懒散、丧失兴趣、社交活动贫乏、生活毫无目的。疾病初期,常不引起重视,甚至会误认为患者“不求上进”、“性格不够开朗”或“受到打击后意志消沉”等等,往往在病程多年后才就诊。治疗效果较差。
有相当数量的患者无法被归入上述分型中的任一类别,临床上有时会将其放到“未分化型”(undifferentiated
type)中,表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具备一种以上亚型的特点,但没有明显的分组特征。
有部分患者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期多在3年以上,但最近1年以阴性症状为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成为精神残疾,称之为衰退型。
还有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过去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至少2年一直未完全缓解。目前病情虽有好转,但残留个别阳性症状或个别阴性症状,称之为残留型。
部分病人症状部分控制或病情基本稳定后,出现抑郁状态,称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抑郁既可以是疾病本身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病人在症状控制后出现的心理反应,也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所引起。因存在自杀的危险性,应予重视。
上述分型是以临床现象学为基础进行的。事实上精神分裂症亚型划分的方法很多。80年代初,Crow根据前人与自己的研究,提出精神分裂症生物异质性的观点,且以生物学和现象学相统一的观点,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和分析,将精神分裂症按阳性、阴性症状群进行分型。阳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异常或亢进,包括幻觉、妄想、明显的思维形式障碍、反复的行为紊乱和失控。阴性症状指精神功能的减退或缺失,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意志缺乏、无快感体验、注意障碍。I型精神分裂症(阳性精神分裂症)以阳性症状为特征,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良好,无认知功能改变,预后良好,生物学基础是多巴胺功能亢进;II型精神分裂症(阴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主,对抗精神病药物反应差,伴有认知功能改变,预后差,脑细胞丧失退化(额叶萎缩),多巴胺功能没有特别变化;混合型精神分裂症包括不符合I型和II型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或同时符合的患者。
1982年Andreasen在Crow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1992年Stanley等制定了阴性和阳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对阴性、阳性症状的定量化评定和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工具。按照阴、阳性症状分型,优点在于将生物学、现象学结合在一起,且对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