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严重的疫情,通过稳定情绪,调节心态、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利于预防和治疗疾病。
2 疫情压力下,人们的常见反应是什么?
大多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会产生心理学所说的“应激反应”,常见的反应有:
1、情绪: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情绪的起伏也会比平时强烈。
2、认知:自我价值感降低,认知歪曲,思维过程变慢,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下降,犹豫不决等。
3、行为: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如酗酒)等。通常大部分人的应激反应会在一周内逐步缓解。心理应激不全是坏事,它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警觉性、敏锐性,激发人们通过主动积极的自我调整适应新变化。
情绪、认知、行为三方面反应可能会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部分人会出现更严重的情绪反应和躯体症状。如果类似情况持续超过一周(丧亲一般6个月内)以上,且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会关系,或感到很痛苦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性质的情况,特别是在疫情之前就有相关心理问题者,须及时向心理专业人员或向医疗部门求助。
3 面对压力,心情总不好,是不是就成“神经病”了?
1、在心理学上没有“神经病”这个概念,人们平常所说的“神经病”大约是“精神疾病”或“心理失控不可理喻”的意思。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也是病,及时医治是可以康复的,不应讳疾忌医,更不应歧视相关病患。避讳和歧视都是不科学、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做法。
2、人类的心理有很强大的“自愈能力”。对大多数人而言一般的不良情绪和心理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自愈,不需要特殊的干预。
3、精神疾病患者通常会有家族遗传史或在成长过程受到过重大的心理创伤,或者部分人有人格缺陷。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面临压力不会患精神疾病。
4、情绪波动是自然现象,正常人即便没有疫情也会有情绪波动,甚至我们睡梦中也能感知到自己的情绪波动。情绪起伏是生命正常运转的表现,在合理范围内情绪波动都属于正常反应,对于不良情绪应接纳但不纵容。
5、“天天开心快乐”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一种美好愿望,不能成为现实中对自己的“绝对化要求”,俗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