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社会因素与皮肤疾病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不少皮肤疾病如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斑秃、牛皮癣、湿疹等,其病因、发病过程和疾病的演变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皮肤疾病又因瘙痒等症状常常困扰着患者,引起焦虑、烦燥不安等情绪症状。某些皮肤疾病也可因为影响了外貌而造成患者心理上很大的压力。另外,近年来由于对爱滋病的恐怖而向皮肤科求诊的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一般认为,皮肤瘙痒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有关,如体内组织胺、蛋白酶等递质的异常释放都可引起皮肤的变化,产生皮肤的瘙痒和各种症状。但除生物学因素和理化因素外,心理社会因素也是导致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不是所有的皮肤疾病的发病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每一种皮肤疾病与心理因素有着或多或少,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有的可能是其直接的诱因,有的则可能会影响疾病的变化。
人类情绪的各种变化,可引起皮肤的瘙痒。但与皮肤瘙痒最相关的情绪活动还是焦虑和被压抑的愤怒。这些情绪不仅会使已有的瘙痒感加剧,而且还可以在一个没有皮肤疾病或皮肤瘙痒的人身上引起瘙痒。没有躯体性或物质性原因,而由心理刺激引起的瘙痒,称为“心因性瘙痒”。心理动力学者认为,心因性瘙痒者的共同特点是对爱有过分的要求,当这种要求不能获得满足时,就容易产生愤怒或焦虑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受到压抑,不能公开地表露出来,就会转向自身,从而导致皮肤的瘙痒。
人格特征与皮肤的瘙痒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具有特质性焦虑人格特征者在心理刺激下很容易产生瘙痒。
心理应激、精神紧张和焦虑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可大大降低个体痒感阈限和对痒的耐受阈限,使对痒的刺激变的较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