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律不齐的七大措施
1、自我监测
在心律不齐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心律失常的预防需要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2、心情愉快
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避免情志所害,减少发病。所以生活中应尽量乐观豁达、怡情悦志、修身养性,让心境保持平和。已经患病的人要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
3、劳逸适度
这是保证人体血脉调达、气机通畅、五脏安和的重要条件。病情较轻的心律失常患者可适当的进行体力活动,避免高强度锻炼和剧烈活动。病情较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或进行简单轻微的保健运动。
4、适宜环境
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保证工作学习的正常进行,促进健康长寿。人类适宜的生活环境应有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良好的植被,充沛的阳光,室内通风良好,采光合理,物品干净整齐。
5、合理作息
养生的基本要求是起居有常,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只有做到生活规律,起卧有时,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养神气,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6、科学饮食
饮食应因人而宜,营养全面,五味调合。就餐也要定时、定量、卫生,少食多餐并避免过度油腻、肥甘厚昧和生冷,做到戒烟限酒。适量补充益心气、养血、养心阴的食物,如山药、莲子、小米、大枣、龙眼、胡桃等。
7、合理用药
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心律不齐的预防必须按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预防心律不齐饮食八大法则
1、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2、限制热量供给。限制每日摄入饮食的热量,特别是体重超重的患者,应适当减少热量供给。饮食中应适当限制蛋白质供给,特别是伴有高血压及心脏衰竭的患者,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60~80克以内。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是老年患者必须要限制进食的,其中包括动物油脂、动物内脏、蛋黄、螃蟹、鱼子等,虽然植物油胆固醇含量少,但脂肪含量高、热量高,也应限制食用。
3、应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4、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可能刺激心脏和血管的食物及不利于消化或影响胃肠功能的食物,都可能影响心脏的功能应避免食用,同时注意不要大量喝水,特别对于心脏功能不全和水肿的患者,应限盐限水。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5、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6、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7、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8、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钙、磷、硒的食物可以适量多食,这些营养元素可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并促进脂类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