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抑郁症,最容易被忽略的隐身杀手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20-02-11 | 1858 次浏览 | 分享到:


据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的数据,全球抑郁症患者总数超过3亿,患病率为4.4%,2005至2015十年间,患者增速约18%。一直以来,抑郁症患者都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国抑郁症患者约9000万,但就诊率仅有4%,90%的患者根本没有治疗过,每年约有20万人因抑郁症而自杀。

抑郁症在如今到底有多普遍呢?有太多我们熟悉的人,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2016年9月16日,演员乔任梁因抑郁症自杀;

2019年10月14日,警方接到韩国艺人崔雪莉死亡申告,随后确认其因患有严重抑郁症自杀身亡;

2019年11月24日,韩星具荷拉因抑郁症自杀身亡。

再早一些,香港著名影星张国荣,2003年愚人节那惊天一跳。

都是因为抑郁症。

有时候,我们会很难接受:

那个女孩昨天还在笑着和亲人朋友说晚安,今天她就默默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个长得帅的男生,爱运动,工作也令人羡慕,却在生日当天悄无声息的结束了生命;

隔壁的同事,有一个看起来很幸福的家庭,孩子出生一年后,被确诊患有抑郁症……

01

抑郁症,不是“想不开”

在过去十几年,因抑郁症离开我们的人不计其数。

前段时间,“好笑群”刷爆了朋友圈,想到“生活艰难,应该找一些乐子”,于是我加入了一个“好笑群”中,大家可以在群里互相分享自己看到的好笑的东西,其他人看到了如果觉得好笑可以回一句“哈哈哈哈哈”。

这个群非常受欢迎,很多人拉了自己“想让她一起哈哈哈”的朋友进群,队伍越来越壮大,大家每天在群里发“好笑的东西”和“哈哈哈”。

身边有不少朋友跟我讲,“好笑群”成了他们每天生活里唯一的快乐源泉,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刷一下“好笑群”才能踏实入睡。

我陆陆续续的加入了10个好笑群,群成员人数接近2000,在群里加了一些人,发现在每天充斥着“哈哈哈哈”的群里,有一些人是抑郁症患者,还有一些人有抑郁的表现。

“我知道我生病了,但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我生病了。”这句话道破了抑郁症患者的心理。

曾经,我一度觉得抑郁症离我们生活很远很远。但随着抑郁症患者自杀事件越来越多,我才发现,原来抑郁症很普遍。只是,绝大多数人都没能真正了解或者重视它。

在很多不明真相的人看来:

你稍微心情不好点,就抑郁症了?这也太脆弱了吧?

你工作不顺利,感情不顺利,就抑郁症了?谁不是这么活着呢?

你就是在瞎矫情,不去想不去做,你还能抑郁?

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起因复杂,至今医学界没有定论,单单归因到患者本身,甚至冠上“软弱”“想太多”的标签是不公平的。我们要明确地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抑郁症的发病是有生理基础的,就像生理疾病一样,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抑郁症。

02

自己的灵魂想要杀死自己的身体

正因为周围有人长期对这个病有着严重的偏见和忽视,才导致很多人明明已经患了病,却不敢承认或者不想承认。

我记得2018年的某天,一名年仅20多岁的花样少女,站在舍身崖旁,不顾周围游客的劝说,只留下一句“谢谢”,便纵身跳下。

随着这样的悲剧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抑郁症和癌症有点像,一旦发现并确诊,大部分已经是晚期。

有人说,抑郁症就是自己的灵魂,想要杀死自己的身体。所以患病的人,几乎都会伴随着或多或少的自残行为。

很多人被家人发现的时候,已经浑身都是自残过的伤疤。甚至很多人因为割腕、或吃安眠药这种形式,再也救不回来了。

看不出自己身边的人患抑郁症,是因为抑郁症的人会自我掩饰。上一秒明明还在强颜欢笑,其实这一刻说不定已经想去自杀了。

曾有患有抑郁症的网友,说出自己亲身的经历:“我记得当我告诉身边人我想自杀时,他说:你看着不像要自杀的啊,别开玩笑了!我就想知道,怎么样你们才相信我?那一瞬间,我就想立马结束自己的生命。”

03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码事

在知乎上,我发现一位研究生这样描述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

他不断地否定自己的价值和成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他说自己对周围所有的事物都提不起兴趣;他很贪睡,从晚上睡到中午,吃完午饭,再睡到下午三四点;课程、实验、论文能逃就逃,他不认为这些东西有什么意义。就这样浑浑噩噩读完了三年研究生。

我隐约觉得这位研究生很可能得了抑郁症,但我自始至终都没有看到悲伤失落难过,有的只是对自我的否定、低价值、兴趣丧失和嗜睡。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9条: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嗜睡;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当我们看多了这类事件,也会对抑郁症过度困扰:

“总是担心意外发生,我会不会得了焦虑症?”

“总是对很多事提不起兴趣,是不是有抑郁症啊?”

“对号入座一下,那些抑郁症症状,我怎么每条都占了,是不是病入膏肓?”

心理学教授祝卓宏说:抑郁情绪就如同天阴下雨,而抑郁症则如同秋冬季节。

很多人把抑郁症和抑郁情绪相混淆,连患者本人也是如此,以至于我们在想到抑郁症时,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悲伤失落难过这种情绪,而“不理解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类综合症,是众多情绪感受失常的并发状态;它包含的不仅仅是绝望沮丧悲伤,还有丧失兴趣、疲倦、焦虑、厌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等症状”。

所以,我们要区分自己的状态,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才能有所针对地去调节与应对。

04

抑郁症需要专业治疗

在网上,很多抑郁症患者都在倾诉,自己的家人朋友不理解自己,得了抑郁症不让就医、吃药,觉得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挺一挺就能过去,而当硬撑依然不能缓解病情时,他们就会被周围的人责备,认为他们意志软弱,故意拖延懒散。

他们说,自己就像活在地狱里,能早一天结束这种生活都是解脱。

也有很多患者分享,自己在确诊之前是怎样不解,怎样责备自己,觉得自己软弱,觉得内疚、羞耻,觉得自己应该靠自己的力量再站起来;而在确诊和经历一系列的治疗、抗争之后,再回首时,他们又会嘲笑着诉说自己当初是如何幼稚,竟然相信抑郁症靠硬撑就能挺过去。

其实,不论抑郁症的起因如何,最终是作用在我们的生理上,产生生理变化。这种生理变化不会仅仅因为精神安慰就能逆转。就像你颈椎、腰椎的生理磨损一样,必须依靠外界的介入才能减缓。如果察觉到自己有抑郁倾向,应该告诉自己,这是一种病,应该交给心理科专业医师处理。

作为个体而言,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我们不断向上、永无止境的追求中,或许能停下来看一看,即便是暂停一小会儿,关照一下自己的精神状态,探究一下自己的精神处境,问一问自己,现在感觉如何?



精神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