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全身疼痛竟是因心病而起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19-07-11 | 138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现行的临床实践中,碰到像范女士这类病人,大多数医生都会发愁。 

病人:范女士,36岁,家庭主妇,家住湖南长沙市。 

毛病:腹胀、下肢痉挛性疼痛伴紧张不安两年。 

医生见闻:范女士体形娇小,一见到主管医生就泪光点点,说:“两年前我做了结扎手术,可老公就知道赚钱,都不关心我,没有养好伤,以致落下这个病根。大大小小的医院去了几十家,钱花了好几万,就是不见效。他们推荐我到你这儿来看看,反正治不好了,我也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她叹了口气,接着埋 怨道:“每次小腹及两腿疼痛难忍去看病,检查的钱倒是花了不少,就是没有查出个名堂,家人还说我是装病。” 

陪她一同前来的丈夫,私下向主管医生透露,妻子的父母在她很小时就因分居两地而离异,她一直和母亲生活,从小就胆小软弱,不自信。尤其是近年 来,有几次被人问及“你怎么变得这么瘦了”的时候,更觉自己变丑了,觉得老公不爱自己了,总担心丈夫移情别恋。医生检查,发现其左下腹部及双下肢有压痛, 伴痛觉过敏,其余都正常。各项辅助检查也未见异常。 

初步印象:躯体化疼痛障碍。 

身体的病痛,来自于心理问题 

所谓躯体化疼痛,是指用躯体症状来表达心理不适的一种现象,是表达与应对个人烦恼的一种手段。这种病尤其容易发生于性格脆弱、依赖性强的女性。 病人常反复陈述一些躯体症状,不断要求作各种医学检查。即使检查结果全部正常,病人仍不停地为自己确实患有躯体疾病的想法找证据。虽然疾病与生活上的不如 意或冲突密切相关,但病人讳疾忌医,拒绝探讨其心理病因的可能。 

由于民众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不足,因心理问题求医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心理上的问题往往被外人归因为意志力不坚定。病人也害怕被贴上“精神病” 的标签,当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病人就以一些易被接受的躯体症状前来就诊,“躯体化”症状可被视为一张获得医疗服务的门票,使他们能够体面而快捷地得到治 疗。 

同时,因为躯体疾病常常可以获得一些属于病人角色的特权,如免除面对工作上的不适和烦恼,赢得亲友的关注和同情等。这些“继发性收益”都可能鼓 励躯体症状的表达。但长期就医使病人无法工作,生活失去保障,而这些问题又导致更多的人际障碍或其他社会心理问题,形成一系列的恶性循环。 

心病还得心药医 

对于范女士,医生起初给予对症治疗,效果欠佳,疼痛始终不能根治。于是采用暗示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护理,让病人大量暴露并表达失望、孤独等情绪。 

在临床上,心理问题躯体化常成为人见人怕的“医见愁”,作为病人家属,如何使病人能够心平气和地认识到他们的病痛是由心理因素所致,并且积极主动地促进病情康复呢? 

家属也是医生 

当病人诉述不舒服时,应以耐心、同情、接纳的态度对待病人,仔细倾听,让病人感到“被理解的感觉真好”。如果简单地说“你这是庸人自扰,想出来 的病”,或责备病人“装病”,只会让病人感到委屈甚至愤怒。只有给病人清理情绪垃圾的机会,让病人把不满和担心等负性情绪宣泄出来,才能减轻其焦虑症状。 

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解铃仍需系铃人。了解到范女士对婚姻和家庭的担心之后,作为丈夫,应对妻子和家庭多些关注,多陪妻子散散步、聊聊天,转移其注意力,改善家庭关系,这才是治本良药。温暖的家庭环境,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独立,是避免范女士疾病复发的根本。 

做自己的保健医生 病人也可以应用以下方法减轻疼痛,如想象自己在草原沐清风,幽谷听松涛,并详细描述这种知觉体验。重复默念一个词,如“放 松”或“舒适” 等,都可使身心处于一种舒适安逸状态。将个人不愉快的知觉体验转移到较愉快的焦点上,学会自我放松,如让肌肉群全力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都有助于减轻疼 痛、缓解焦虑。 

有意识地放松,还可让大脑中超载的不适感和疼痛刺激通路中断。其他如生物反馈疗法等,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经过共同努力,范女士的腹胀消失,下肢疼痛症状明显好转,一年来症状未再复发。

精神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