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一)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又称神经阻滞剂(neuroleptics)、传统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或称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阻断中枢多巴胺D2受体,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副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代表药为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可进一步按临床作用特点分为低效价和高效价两类。前者以氯丙嗪为代表,镇静作用强、抗胆碱能作用明显、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较大、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小、治疗剂量较大;后者以氟哌啶醇为代表,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较弱、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小、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大、治疗剂量较小。
(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等。第二代药物在治疗剂量时,通常较少或不产生锥体外系症状和催乳素水平升高。按药理作用分为四类:①5-羟色胺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serotonin-dopamine antagonists, SDAs),如利培酮、齐哌西酮(ziprasidone)。②多受体作用药(multi-acting receptor targeted agents,MARTAs),如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左替平(zotepine)。③选择性D2/D3受体拮抗剂,如氨磺必利(amisulpride)、瑞莫必利(remoxipride)。④D2、5-HT1A受体部分激动剂和5-HT2A受体拮抗剂,如阿哌普唑(aripiprazole)。
抗精神病药物的化学结构分类对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均有意义。如果某个抗精神病药物在充足剂量、充足疗程下效果不佳,则可以换用不同化学结构的药物。根据化学结构,还可将抗精神病药物分为:①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②硫杂蒽类(thioxanthenes);③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④苯甲酰胺类(benzamides);⑤二苯二氮类(dibenzodiazepines);⑥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