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病于老年期(通常65岁以上)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又称老年性痴呆。病理改变主要为大脑萎缩和神经细胞退变;病因未明,故又称为原发退变性痴呆。
在正常情况下,30岁以上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的重量会有所减轻;到70岁左右可减轻约5%。进入老年以后,正常人的躯体和心理功能都可出现一系列相应的改变,如须发斑白、皮肤皱缩和色素沉着、老视、近记忆减退、行动迟缓,以及某些性格改变等。这些老年性变化与老年性痴呆不同,属生理性衰老而非病理过程。
1907年德国医师阿尔茨海默报告,一例51岁的妇女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改变和进行性痴呆。这种病例后来命名为阿尔茨海默氏病,作为老年前期痴呆的一种特殊类型。但后来发现,大量发生于老年期和老年前期(40~65岁)的原发性痴呆,其临床症状和神经病理改变并无显著不同,因此到了1970年代,有这类病理改变的老年期和老年前期痴呆都归入阿尔茨海默氏病一类。而老年期者特称阿尔茨海默氏病老年型。
与阿尔茨海默氏病临床症状相似的,还有A.皮克于1892年首先描述的另一类伴有脑萎缩的进行性痴呆,后称皮克氏病。本病罕见,其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主要神经病理改变位于额叶和颞叶。现已查明,该病属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为另一独立疾病单元。
老年期常见的另一类精神障碍为脑血管病性痴呆;包括多发梗塞性痴呆和继发于急性脑血管意外的痴呆。其起病过程、临床特征及病程与阿尔茨海默氏病不同,主要由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性脑血管病导致多次脑梗塞所致。这类病变可与阿尔茨海默氏病并存。
老年性精神障碍的发病与居民中老年人口的增加密切相关。英美等国在20世纪初65岁以上老年人仅占居民的4~5%,到1980年代这一比例已上升到10~15%。患老年性精神障碍者显著增多。英国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严重痴呆者占5.6%,而美国则将近6%。痴呆的老年人中,半数以上为阿尔茨海默氏病,近1/4为脑血管病性痴呆,余下的1/4病例中,有一半为阿尔茨海默氏病与脑血管病变的混合型,其余部分可能是多种原因的脑部病变所致的痴呆。中国1982年全国12个地区抽样调查,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调查人口的5.6%,而老年性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3.75‰。本病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农村多于城市,其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