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疼痛:抑郁症的特殊信号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20-02-11 | 2145 次浏览 | 分享到:

 

及时识别疼痛

作为精神科医生,疼痛性躯体症状的识别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医生应主动询问患者的疼痛性躯体症状。

亚洲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到专科医院就诊的重度抑郁患者中,疼痛的发生比例平均为52%,我国大陆地区最低为35%,香港地区最高为73%。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医生认为有疼痛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不多,这可能是因为患者到精神科就诊时,本身没有意识到躯体不适其实是情绪问题的一种表现,所以没有主动诉述。另外,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痛性不适感并非都很直观,如与肌肉紧张相关的头部紧箍感、项背僵硬、沉重、酸胀等,有些患者还会有躯体不适,如皮肤下蚁(虫)行样感觉、皮肤像冷水浇或发烫的感觉、身体里有股气上升或者下坠感、消化道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甚至就是完全描述不清的“浑身不舒服”等。

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疼痛的心理社会因素有早年社会学习的经验、对疼痛的认知、情绪、人格、文化背景以及性别、年龄等。尤其是不良情绪,如抑郁、焦虑、恐惧常会伴发或加重疼痛。精神科医生应主动询问并仔细鉴别,尤其是在其他科室多次就诊但未查出躯体疾病的患者,须尽早识别其是否为抑郁症伴有的疼痛。

 

其次,对患者的疼痛症状予以明确诊断。

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的前提。表现为躯体疼痛的患者,多数已在其他科室就诊并做了相关检查,参看以前的检查结果,再根据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对其予以明确诊断非常重要。同时,应对患者解释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有躯体疼痛。患者只有认可了抑郁症的诊断,才会接受抗抑郁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再次,重视抑郁症伴有疼痛患者的治疗。

抑郁症患者如伴有疼痛躯体症状对其预后影响很大,一方面加重患者的精神痛苦体验,使疾病延迟或无法治愈,增加复发和自杀风险,另一方面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因此,抑郁症伴有疼痛的诊断一旦确立,应立即选择抗抑郁剂进行系统治疗,其中以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类抗抑郁剂为首选。研究证实,阿米替林、多塞平、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对抑郁症的疼痛症状有很好的疗效。一般情况下,经抗抑郁剂治疗使抑郁症获得痊愈时,疼痛症状自然会消失,不需额外服用止痛药。

 

结语

疼痛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之一,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综合医院的医生,如心血管科、呼吸科、神经科、骨科等,如果患者表现为躯体疼痛却又查不出躯体疾病时,应及时建议患者到精神科就诊。抑郁症患者如伴有疼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关注患者疼痛性躯体症状,有效治疗抑郁症,才能使患者得到真正的治愈,也才能使患者进一步恢复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