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精神疾病知多少?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20-02-11 | 2163 次浏览 | 分享到:

误解三:同样是药物治疗,在家和住院治疗一样

由于精神疾病大都是药物治疗,所以很多患者和家属就认为:“既然一样是吃药,住不住院没有什么区别。”实施情况并非如此。

 

精神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是没有自知力的,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疾病,抵制吃药这件事情。在医院,医生、护士每天都在观察患者是否直接将药服下,并监测患者服药后的反应,包括药物是否有效,是否有副作用。每个人情况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剂量或者改变治疗方案。许多抗精神病药物有副作用,比如:锥体外系反应、流涎、便秘......医务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并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健康宣教。

 

误解四:病好了就不用吃药了

有许多患者病情好转出院之后就不再服药了,结果没过几天症状反复,重新住院治疗。这一情况在精神科非常常见。

 

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来稳定症状。

 

在临床上,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只是代表了“临床治愈”,1-2年内,一些精神疾病可能会再次复发,所以长期服药、定期复查对于治疗精神疾病来说是一种常态。许多人对于精神疾病“长期服药”或“终生服药”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觉得自己成了“药罐子”该怎么办?而大家对于一些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长期服药去没有心理负担。所以不论患者还是家属都应该正确认识疾病的相关治疗手段,以正常的心态面对这一事实。

 

误解五:保护性约束等于惩罚患者

事例

一位家属带患者来住院,看到有在病床上被约束着怒吼,喊叫的患者,心生恐惧,认为这样的环境不利于患者治疗与康复。

 

如同精神疾病不同于躯体疾病一样,精神科也有它特色的一面。

 

首先住院环境上,精神科多为封闭或半开放病区,患者出入受限,严格的集中制管理。精神疾病患者不乏有冲动、伤人、毁物、自伤等症状,将他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仅避免了外出给社会和自身带来的危险性,还杜绝了外来刺激对疾病的不良影响。相对封闭的住院环境和严格的管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纠正自己的行为,调节自己的心态,从而达到正常人的水平。

 

其次,精神疾病在治疗手段上也有所不同,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常见的治疗手段,它专门为一些有着过激行为的患者准备,如:严重的自伤自杀行为,冲动伤人等患者。保护性约束可以有效地限制患者的不良行为,帮助患者稳定情绪,确保治疗顺利的进行。约束过程中,医务人员会时刻关注患者的皮肤情况,饮食、大小便、个人卫生都有工作人员帮助,并没有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粗暴。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医务人员会及时解除约束,并给予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