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孩子,正当青春期,易冲动、不听劝,但同时,14岁又是一个可塑性最强的“造型期”,面对这些迫切要长大、要独立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呢?
- 1 -
“14岁”现象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一则骇人的新闻:
14岁少年小肖在网吧刺杀了自己的父亲。报道中写道,小肖的作业本里有一道题,“当你的父母错怪了你时,你会怎么办?”
他如此回答:宽容、沟通、交流。可以相信,他是一个心存善念的人,也希望自己能与父母沟通。
但是,正如新闻里描述的,当爸爸把他从网吧里揪出来扇耳光时,他没有说一句话。
接下来,他向爸爸掏出了弹簧刀……
在这起弑父的人伦惨剧中,不难注意到,这位少年正好处在14岁的年龄。
无独有偶,在近期的现代教育大讲堂中,主讲嘉宾、北京市关心青少年协会副会长冉乃彦提道:当孩子达到14岁左右的年龄时,许多家长会发现,原本听话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而且心思敏感、脆弱,遇事多疑又不愿向家长倾诉,甚至学习成绩欠佳、行为习惯不良……
- 2 -
“14岁”是个危险期
英国科学家曾进行过的一项研究证实,青少年最容易出现打架、叛逆、学坏的年龄是14岁。
英国研究者对9~35岁的男性参与者进行了调查记录,受试者被要求玩电脑游戏。
通过记录参与者对游戏结果的满意或者失望程度,科学家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情绪反应进行了分析。
结果发现,青少年更热衷于能够让他们感到刺激的危险行为,其中14岁的少年最为突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家分析认为:“与儿童有所不同,青少年能够权衡自身行为的好坏利弊,但他们更关注这些行为能否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刺激,而不是安全与否。”
还有一些初中年级段的班主任教师反映,14岁左右的年龄属于成长中的一个“危险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王老师是一位有着十余年初中教学经验的班主任教师,她曾针对14岁左右学生的教育问题撰写过一篇论文。
王老师提到,14岁左右的学生通常存在以下六种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