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既出&覆水难收
有位朋友在邮件中分享了自己最近遇到的一个困惑。事情的起因是她在跟领导讨论事情的时候脑子一热说了句不太中听的话,但是等话已出口,她才意识到身边刚好有位同事就在自己所“提及”的这类人当中。
虽然并非针对这位同事,但是她已经意识到自己其实是造成冒犯了,所以私下找机会向这位同事道歉。可是,她这么做似乎没有得到谅解,因为这位同事至少轻描淡写的回应了一下也就没有什么回馈了。
在这位朋友的心中,如果同事能够爽快的回应一下自己,哪怕是把自己训斥一顿,那她也会更加的坦然,反而是这种不冷不热的回应让自己内心的疑虑更加强烈——她真的原谅我了吗?我接下来到底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童言无忌VS口无遮拦
从TA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大嘴巴”的人其实是处在了“自由型儿童”的能量之下。而当一个人处在这种能量之下是,更多的只会关注自己的内在想法和需求,不会再去关注和顾虑所处的外部环境了,自然也就口直心快、有一说一了。
究竟这样的个性是好还是不好呢?其实个性本身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的差别,关键就在于我们展现出来的某一种个性的时候正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之下。
例如,对于“大嘴巴”这个词语来说,如果发生在年龄特别小的孩子身上,那就会被贴上一个“童言无忌”的标签而得到周围人的接纳,甚至喜爱;但是如果放在一个老大不小的成年人身上就会被贴上“口无遮拦”的负向标签,而遭到不少人的反感了。
总是“管不住”的嘴巴
或许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呢?”如果用TA交互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回答,那就是因为这些人暂时没有养成管住自己嘴巴的习惯。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童言无忌”这个词,如果我们从这个词里面仅仅看到了表现出“自由型儿童”的孩子那就太过片面了,因为孩子本身是特别弱小、很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之所以他们能够做到“童言无忌”其实是因为身边的家人能够站在“照顾型父母”的状态之中给予包容和理解,甚至是更多的鼓励和赞赏。
我们不妨反过来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所处的是一个充满了“控制型父母”能量的成长环境,那么他还能做到“童言无忌”吗?那个情景大家是能想象得到的——一旦自己说错话,马上遭到家人的严厉训斥,甚至是直接扇过来的大嘴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