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眠满意度不足为特征的睡眠障碍。
这些睡眠问题往往伴随着困扰或者伴随着家庭、社会、职业、学业或者其它重要功能的损害。慢性失眠可孤立存在或者与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失眠是精神障碍,特别是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危险因素50%失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30-50%的失眠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另一方面,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也可以扰乱患者的睡眠,引起和加重失眠。
焦虑障碍以广泛、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临床特征,且焦虑情绪并非由实际危险或威胁引起,或紧张不安与恐慌程度与现实情况不相称。焦虑障碍可以分为持续性和发作性焦虑障碍两种,前者称为广泛性焦虑,后者则为惊恐障碍。
1. 广泛性焦虑障碍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失眠特征是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患者对某些生活事件过度焦虑和期待,或焦虑性梦境而频繁醒转而导致失眠;白天,则对于夜间将要出现的失眠无法摆脱而焦虑。
焦虑和失眠互为因果,使得患者长期处于这种状态而呈慢性焦虑状态。广泛性焦虑障碍引起的失眠一般无特定的始发年龄。但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焦虑障碍患者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对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的发生有关系密切。
一项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睡眠问题的研究发现,失眠与精神障碍共病现象非常普遍,失眠可以预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升高。在成年人群中,慢性失眠也可以预测焦虑障碍发生的风险。焦虑障碍相关的失眠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动物实验发现5-HT与睡眠的发动特别是非快动眼睡眠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5-HT水平的升高可以引起焦虑反应。
2.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的的失眠特征是入睡困难、浅睡眠、觉醒次数增多、早醒、夜间或睡眠中惊恐发作。
高达2/3的惊恐障碍患者存在入睡困难和睡眠维持困难。在睡眠中发生惊恐发作时,患者表现为突然惊醒,醒后胸闷,心动过速、心悸、呼吸困难、窒息感、濒死感等,再次入睡明显困难。许多患者因此而出现继发性预期性焦虑或回避行为,甚至形成条件反射性害怕睡眠或回避上床睡眠。由于对睡眠产生恐惧或回避行为,或因夜间频繁的惊恐发作而引起慢性间歇性睡眠剥夺,加重睡眠紊乱和惊恐障碍发作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