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哪吒》热映。放映效果非常好,笑点多、也有泪点。
	下面将从心理学不同视角进行解读。 
	
 
发展心理学视角 
	
	Q1:为什么哪吒很少有朋友,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Q2:为什么哪吒形成了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类型? 
	
 
	 
	
	
 
	
 
	
	Q3:为什么敖丙看起来严肃冷峻,感觉苦大仇深似的? 
	
 
	
	
 
	
	Q4:为什么哪吒与敖丙能很快交上朋友,并且相互影响? 
	
	答:第一,哪吒与敖丙武力相当、都具有正义感、都被命运扼住了咽喉,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研究表明,人们结交朋友时往往找与自己共享很多相似性与互利互惠的人。 
	
	第二,敖丙之所以在遇见哪吒后将龙王的夙愿抛之脑后,是因为朋友的影响在青春期已经达到甚至可以超越父母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视角 
	
	Q5:太乙真人、李靖、敖丙的体型能否反应出他们的性格特点? 
	
	答:哈佛大学教授谢尔登有一个很好玩的人格理论,叫体型说。它将体型与气质联系起来,根据体型将人分为三种类型。 
	
	对照下表,以上三人正好符合其中一种类型。 
	
	
 
	
	
 
	
	Q6:太乙真人的师兄小云云看起来是戏精,他有什么特点? 
	
 
	 
	 
	
 
	  
	Q7:村民中有个胡子大叔操一口妹子声音,他的性取向有没有问题? 
	
 
	
	
 
社会心理学视角 
	
	Q8:为什么哪吒逃离束缚后喜欢搞破坏,攻击别人? 
	
	答:第一,出于替代性攻击与宣泄。根据挫折-攻击假说,哪吒被束缚在院子里,自由的行动受限,就会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会增加个体的攻击行为。 
	
	第二,出于报复。哪吒攻击行为背后的另一可能动机是报复村民对他的偏见。 
	
	
 
	
	Q9:为什么村民们本能地害怕哪吒、不相信哪吒? 
	
 
	 
	
	
 
	Q10:为什么申公豹会产生强烈的嫉妒心理与行为? 
	
	答: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应当团结的人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亦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嫉妒产生有三个条件:社会关系较近、存在竞争关系、对方比自己稍好。 
	
	这三点完美地解释了申公豹为什么嫉妒太乙真人,而不会嫉妒小云云或者太上老君。  
	
	
 
 
	科学研究视角 
 
	
	我又想到了三个有趣的研究课题。 
	
	R1:基因等先天因素与教养等后天因素,哪个对人格的影响更大? 
	
 
	 
	
	
 
	
	R2:申公豹为什么会口吃? 
	
 
	
	
 
	
	R3:饮酒真的会影响记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