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62岁的患者,女性,退休干部,初中文化程度。其性格内向,不爱表达,孤独无友。5年前因夫妻关系不和,子女教育冲突等问题开始出现胸腹痛、心悸、失眠。诊断为高血压II期,曾住院治疗16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在4年前再一次出现胸背痛、气短、腹痛、心跳快、全身不适;经查:动态心电图偶发房性早博,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
3年前,由于头晕、胸闷、眼花、出汗,被诊断为:“脑供血不足”;同时出现胃痛、口干、腹痛、腰痛、头晕、乏力、胃口不适、房性早博等症状。作腹部超声:胆囊8.7X2.1cm,囊壁毛,诊断为“胆囊炎”;骨密度检查:重度低骨量。2年前出现反复胸闷、最长达13个小时,多次投医就诊。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查心肌酶谱结果正常;
1年前出现头晕,诊断为:“颈椎病、高血压、浅表性胃炎”。7个月前发现尿素氮升高,检查发现:左输尿管下端癌。4个月前,经手术切除左输尿管下端移行细胞癌下段。2个月前又出现上腹不适、伴轻度疼痛,恶心、呃逆、呕吐、头晕、耳鸣、多梦,情绪低落、烦躁,疲劳乏力…….
这是一例典型的心身疾病。已经累及了躯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伴有心理精神障碍疾病,焦虑抑郁,最后患上癌症,继续焦虑、抑郁,形成恶性循环。
癌症,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已经屡见不鲜。它的形成和产生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比如:吸烟、酗酒、过度肥胖、劣质的饮食、不良的性活动、空气和环境污染、室内燃煤烟雾、肝炎、缺少锻炼以及家族遗传,等等。当然,除去这些致癌因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致癌因素——压力,心理压力或精神压力。它是导致现代人不健康、亚健康和寿命减短的重要原因,也与癌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癌症的病因:
(一)心理应激因素
心理应激是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一种作用过程,当个体觉察的需求与满足这些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反应过强,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疾病。
(二)生活事件因素
生活事件是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损害个体健康的应激原。
(三)个性特征因素
个性特征,持别是具有C型性格的人群与癌症发生关系密切。C型行为的主要特征是性格内向,在幼年即形成压抑,内心病苦不向外发泄,行为特征为过分合作,强调协调,追求一致,姑息忍让,自信心差,屈服于外界权势,逆来顺受,生闷气,回避争执,压抑自己感情,应激反应强等等。据流行病学调查,具有C型特征的人群比非C型特征的人群癌症发生率高三倍以上。
另一研究发现,乳腺癌与良性肿瘤比较,前者有长期情绪释放困难,压抑愤怒,皮肤癌病人也是有过分合作,内心痛苦不外泄,生闷气,感情表达障碍等特征。分居和离异的人由于情绪压抑,可使T细胞、N细胞减少而压抑和紧张都可损伤DNA的自然修复,导致肿瘤的发生。乳腺病人也有过分合作、谦让、敌意发泄困难和愤怒被遇制等特征。
(四)负性情绪因素
情绪状态与癌症发生有一定关系,不愿意表达个人情感,长期情绪压抑是癌症发病的心理特征。面对各种性质的生活事件,采取何种应对方式,是能否导致心身疾病的关健,具有C型性格的人,因性格内向,情绪长期压抑,情感不愿外泄,当遇到负性生活事件时,负性情绪剧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而发病,来自美国的一篇报道,该研究调查了250例乳腺癌和子宫癌的病人,其中156例具有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巨大悲伤而发病的病史。国内也有报道,如“生气吃饭”和“好生闷气”与胃癌的发生有明确关系。病前有负性情绪的比例为6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而高度抑郁的死亡率是无抑郁症状病人的25倍以上。所以,对挫折采取消极情绪、压抑是导致癌症的发生、加速癌症发展和死亡的重要因素。
(五)不良行为因素
WHO已将癌症划分为“生活方式疾病”,不合理的膳食,吸烟及运动缺乏等均在不良行为之例。
普遍地看,癌症患者被认为人格没有向外表达。激情转向了内部,惊扰和妨碍了体内最深处的细胞。表面上逆来顺受,惟惟是是,内心却怨气十足,情绪非常压抑,自己生闷气。有的是在生活中碰到鸡毛蒜皮的小事,想不开,总处于惶惶不安的紧张状态。凡此种种,负面情绪极大地影响了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无形中起了促发癌症的作用。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一种癌症性格:内向,表面上的平静和内心的涌动冲突,自己在其间痛苦挣扎;或有精神创伤史;情绪抑郁,不爱宣泄;心情总是处于焦虑状态;遇到困难,不尽力去克服,拖到最后又要作困兽之斗;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方法达到虚假和谐的心理平衡。
美国学者分析1300名医科大学毕业生心理和健康状况后发现:性格忧郁、感情不外露的人,比性格开朗人更易患消化系统和淋巴系统癌症,如胃癌、胰腺癌、直肠癌、结肠癌、淋巴癌等。患癌的危险性竟高出15倍。
黄帝《内径》讲:“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人的七情反应可引起各种疾病。长期的紧张、焦虑、愤怒、怨恨、灰心失望,都会引起机体激素的不平衡和降低免疫系统功能,助长癌细胞的滋长蔓延。中科院心理所研究表明:现代生活中,工作学习生活的紧张、工作环境和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中的重大不幸,是致癌的重要因素。90%以上的肿瘤患者均与精神情绪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精神创伤、不良情绪,可以成为癌症的先兆。
人体免疫系统受神经和内分泌的双重调节,当精神抑郁等消极情绪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时,引起植物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的失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抑郁症使身体修补基因的能力下降,罹患癌症机率明显提高。由于机体间的平衡被打破,使细胞失去了正常的状态和功能,不断变异产生了癌细胞。另一方面,体内抗体的减少,阻碍了淋巴细胞的识别和消灭,使癌细胞突破免疫系统的防御,过度的增长,形成癌肿。患者发病前的性格、文化修养、病情轻重、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不同,临床可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敏感和脆弱心理种种。不良的的情绪状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比病菌、病毒更厉害。所以,治病要治心。
人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神经系统通过各种神经对免疫器官起着支配作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力。紧张程度低的人,血液的氧携带量也会增加,从而提高人的免疫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大笑可以减轻压力,开心会使人增加唾液的分泌,并且可以增加唾液中的抗体。美国另一调查表明:担任义工的人患心脏病、忧郁症及传染病的概率,少于没有做义工的人的5倍。好善乐施者,吗啡肽释放量会高,从而增加快乐,减少忧愁造成的压力。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者的情绪可以使恶性肿瘤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甚至有使其逆转的可能。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溃疡病等,也都与情绪的乐观积极与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全球最大的健康组织凯瑟永久医疗计划主持人大维.
索柏在他的《身心健康通讯》中提出用“心”增强免疫力。“要少发脾气,多信任人;少忧愁,多大笑;少离群索居,多帮助人。”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情绪,理智地对待生活及环境,正确应对各种刺激。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
形象地讲,人的情绪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良好的情绪就犹如一剂心药,对癌细胞有着极大的杀伤力,是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的。肿瘤患者中66%患有抑郁症;10%神经衰弱;8%强迫症;80%不是死于治疗期,而是死于康复期。肿瘤病人常出现焦虑、抑郁、精神错乱、厌食症、疼痛、恶心、呕吐等心身问题。心理因素在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10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心理负担普遍相应加重,但换一个角度看,对于具有癌症性格的人可能是一种检验。主观上快乐生活,轻松面对,客观上会使自己击退疾病的侵袭。
目前,由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困难,大部分肿瘤尚无根治性方法,预后很差,所以人们对癌症极度恐惧,可谓“谈癌色变”。对于癌症病人,由于知识水平、宗教信仰的不同,在癌症的不同时期其心身反应也不尽相同,在确诊前后,癌症患者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关心各种检查结果,注意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担心确诊后将会出现的疼痛、损容、脏器及其功能丧失及死亡,以致怀疑诊断的准确性。确诊后可以出现愤怒、敌意、焦虑、抑郁、受迫害感等症状以及部分否认诊断。异常反应则是过度警觉,因自我暗示而出现恐惧和焦虑,认为一旦确诊必死无疑,以致于完全否认诊断,放弃检查和治疗,确诊后出现临床抑郁。治疗时正常的心理反应包括:担心各种治疗手段的毒副反应,恐惧由治疗带来的病苦甚至死亡,害怕治疗后的形象改变及被遗弃而出现焦虑和轻度抑郁,治疗后则恢复正常的应对方式,害怕复发、转移,有的合并治疗后焦虑和抑郁。不正常的表现是拖延手术,术后出现反应性抑郁或者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有的出现神经性呕吐或严重的治疗后焦虑和抑郁。在疾病恶化时,正常的应对方式是迫切寻求新疗法,试用各种偏方,试图遏制病情进展,渴望在自己身上出现奇迹。异常应对方式则是抑郁。终末前一般病人均存在对死亡的恐惧、紧张。有的比较坦然,要求减轻痛苦甚至要求安乐死。也有的感到对家庭、亲人有内疚感,遗有诸多憾事,还有的害怕被遗弃和失去尊严,这些都是正常反应。异常反应是抑郁或急性谵妄。
总之,在癌症不同阶段,患者的表现因人而异,而此时,家庭、社会、亲友对病人的思想活动、心理变化影响很大。心理治疗是治疗者给被治疗者以精神上的影响来解决被治疗者心理上的问题或某些躯体疾病,它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反馈疗法,催眠、气功、放松疗法、脱敏治疗等,心理治疗不排斥精神药物的应用,更不是代替传统的抗肿瘤治疗,而是对躯体治疗的一种补充。
癌症患者要对自己增加信心,放开胸怀,加强思想品德的修养,使自己逐渐达到宽广豁达的境界。用乐观的情绪、充满希望的生活状态,动员潜在的自身免疫力量,增强抗癌能力,一定会极大地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