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的心理疗法在临床治疗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因为自己得了慢性疾病,甚至是不可治愈的疾病,而终日心情郁闷,性情急躁,这往往加速病情的发展,不利于治疗。有些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情绪不稳定,使得药物控制后的血压变化明显,给治疗方面带来了许多困难。故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心理疗法。
1.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它可以给人带来生机和希望,给人以排除困难的勇气。而消极、低沉的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害的。长期郁闷的情绪,突然而来的强烈精神刺激,都可能致人于死命。正如《黄帝内经》所说,“精神内伤,身必败之”。人得了慢性疾病以后,往往性格就会发生变化,使原来开朗的性格也会变得低沉。这个时期,患者往往对生与死及家庭方面考虑得较多,因此兴趣狭窄,感情平淡,性情固执,情绪抑郁,消极悲观,长期持续下去,可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遭到破坏,生理平衡失调,免疫力下降,从而使原有病情加重并产生新的疾病。
而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使人的心情开朗,性情平和,对任何事情都考虑积极的因素,不过于计较个人的得失,眼光放得比较长远。当高兴的时候,食欲增加,消化功能增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可增强抵抗力,改善现有的身体状况。
高血压患者要经常保持乐观豁达的性情,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思想修养,遇到事情能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因患病而烦恼不休。故高血压病患者应该时常做这种心理暗示练习,使自己的情绪保持在愉悦状况,使自己从疾病痛苦的缠绕中摆脱出来,而不被疾病所压倒,从而加速身体的康复。以健康的身体,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生活。
2.学会克服不良的心理影响
当患者被确诊为高血压病时,往往会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再加上疾病所致的各种痛苦,治疗的麻烦等都会对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如果是重病患者,丧失了工作、学习及生活自理的能力,加上家庭经济上的负担及给家人带来的种种麻烦,这样更会为患者产生心理活动的变化。
①第一种是自怨自艾型。这种患者性格内向,不爱言语,与别人沟通少,对自己的病情完全失去了信心,精神上非常沮丧,认为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不愿接受治疗,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帮助,拒绝执行各项治疗方案,等待着“最后的归宿”。
②第二种是怨天尤人型。这种患者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激动,动辄发怒,责怪家人照料不周,埋怨医务人员未尽心尽责,总觉得别人谁都对不起自己。从根本上讲,患者还是对疾病的好转缺乏自信心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③第三种是服从依赖型。这是患者对长期慢性病习惯化的表现。这类患者往往按时诊治,按医嘱服药、检查。但每天的全部生活内容就是与病床为伴,看病、服药、休息,依赖治疗,一点也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些人总觉得自己是患者,因此,心安理得地接受他人照顾,也没有恢复正常的心理准备,或者害怕重返正常生活,觉得自己已没有正常生活的能力了,思想上完全处于一种依赖状态。
要改变以上三种患者的不良思想情绪,要从患者及其周围的人人手。
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首先是确定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为之努力;
②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经常去听一些令人轻松愉快的音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
③要培养宽容的态度,不要在小事上发火,学会制怒;
④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和机体的抗病能力,主动与医生配合治疗。
患者周围的人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应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建立信心,战胜疾病;
②要尽量理解患者的心情,通过友善的交谈与接触来稳定患者的情绪;
③要给患者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要主动同疾病作斗争,并督促他们适兰讲行一尴体育锻炼。
3.抵御不良的社会心理压力
不良的社会心理压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打击,人生活在社会中,遭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压力是在所难免的。调查表明,不良的社会心理压力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血压病发病率的高低与生活事件刺激强度的大小成正比,这说明了高血压病发病的社会因素,即高血压病是一种身心疾患,在不良的社会因素刺激下,使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内分泌失调,结果导致血压升高。
俗话讲“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中有许多事件的发生是人力不可阻挡的,往往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应该采取一种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较决地从不良体验中解放出来。
所以,正确处理好生活中的事件,培养自己对生活的兴趣,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和社会团体。只要坚持不懈,久而久之,也会对你的病情恢复产生积极的作用。
由此可见,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中,除了药物控制外,及时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缓解其社会心理压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长时期地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平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