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亲子陪伴,不仅仅是“在一起”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20-02-27 | 198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提到“陪伴”,几乎年轻的爸爸、妈妈们第一个反应都会跳起来,我们要工作呀!尤其爸爸们更是怨声载道,刚结婚时发誓“我负责赚钱养家,媳妇负责貌美如花”,但自打有了宝贝,立马沦为“不仅负责赚钱养家,还要加上受气挨骂,哎!只为一个目标,让宝贝快快长大!”当父母容易吗?都快累成狗了,还要陪伴,难道下了单位的班,还得继续上家里的班吗? 看着这些拖着一脸疲惫的父母,让我不禁担心起来。这样的状态,何谈高质量的陪伴?


一、正解什么是“陪伴”

谈到亲子陪伴,许多家长都会说,就是多陪孩子玩儿呗,我已经做得很好啦!没与宝贝有分居两地,肯花钱给宝贝买好吃好喝好玩具、带宝贝出行游玩见世面、陪宝贝读书……能做到这些的家长值得肯定,但与宝贝“在一起”就等于陪伴吗?显然远远不够。亲子陪伴不是目标,只是方法和途径。目标是什么?目标是通过父母或亲密的抚养人陪伴宝贝,与之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为亲子依附关系,也称为亲子依恋关系,下文中使用大家更为熟悉的“亲子依恋”这个概念。 


亲子依恋从出生就开始了,婴儿依赖于妈妈(及亲密的看护人),来满足生理和情感的需要。你会深刻的感受到,宝贝一出生就本能的、像迫不及待要吃奶一样,努力寻找并渴望得到拥抱、亲吻这样的亲密接触,尤其是在感觉饿了、渴了、不舒服的时候,或感觉到威胁和压力的时候,这种要求就更加强烈迫切,只要一抱起宝贝,哭声就减小了,再加上温柔的抚摸,宝贝就平静了许多,这也是生存的需要。 


日积月累,宝贝与妈妈构成了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情感纽带,在彼此互动中,内化形成了关于“自我”和“他人”的认识与思维模式,每个宝贝的这种模式都不相同,长大后,依据这种模式做为蓝本去处理人际关系,简单地说,就是宝贝不断参照幼年与看护人的互动模式去尝试与他人相处,与环境互动。 

亲子依恋关系不仅影响宝贝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性发展,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社会技能,并且对大脑发育、智力、语言、肢体发展都会产生影响,乃至对未来婚姻都有预测作用。总之,婴幼儿的大脑是被更成熟的父母的大脑塑造着,而看护人尤其妈妈的看护行为,甚至可以影响大脑体积的大小。养育方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类型的亲子依恋关系, 其中有积极正向的安全依恋,也有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的不安全依恋。


二、陪伴方式有不同 依恋类型差异大

依恋类型的差异与妈妈及亲密抚养人的个性特点、童年经历,婴幼儿的个性差异,婚姻的变化,家庭新成员的出生,家庭经济的明显波动等有关系, 但最主要的还是亲密抚养人,尤其妈妈的陪伴养育方式对其影响最大。

我们一起看看亲子依恋关系与陪伴人,陪伴方式的关系。亲子依恋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安全型亲子依恋;一类是不安全型亲子依恋,不安全型里又分成三小类。

1. 安全型的亲子依恋

妈妈能够敏锐地觉察宝贝身体、情绪的变化,能读懂宝贝非语言的各种信号,比如能通过哭声来判断宝贝是饿了渴了、还是身体哪儿不舒服、还是有点无聊寂寞想要大人抱一抱。婴儿的发育尚未成熟,很难做到等待,如果妈妈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回应,宝贝会获得“妈妈这里是安全的,妈妈是可信赖的,我是被人关注的,我是被爱的”的感受。妈妈情绪稳定,并对孩子同样的行为反应一致,不因自己情绪变化对孩子忽冷忽热。与宝贝建立这样的安全依恋关系后,即便妈妈偶尔或短暂没有回应、满足孩子,孩子也能够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因为他有安全感,不会因短暂的无回应而大哭大闹 .。


2. 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分成以下三种
  • 焦虑矛盾型依恋关系

妈妈或看护人喜怒无常,对待宝贝的态度完全看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对宝贝充满爱心、耐心,情绪一上来谁也拦不住,对宝贝粗暴急躁,大喊大叫,宝贝不知道下一秒妈妈会做什么,这些过激行为会造成宝贝情绪焦虑,因此他们也学会用过激的行为获得妈妈的关注,经常用大哭大闹来要挟看护人。妈妈也会常常抱怨:这个宝贝真难带,软硬不吃。 


  • 忽视型依恋关系

妈妈与孩子相处甚少,时常忽视宝贝的存在,或在陪伴中缺少互动,经常拒绝宝贝亲昵的行为。妈妈常说:“哎呀!累死了,别烦我了,自己玩一会儿吧。”宝贝逐渐认识到,我的行为没有得到回应,以后就减少甚至不做这样的行为。多数这样的妈妈因童年也有类似的经历,成长在缺少母爱和温暖的家庭,当她面对宝贝伸手要抱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对待,所以逃避。


  • 紊乱型依恋关系

看护人对待孩子有暴力行为,对宝贝造成的伤害非常大,宝贝感觉非常的害怕,久而久之面无表情、甚至抑郁。


亲子依恋小测试

您一定想知道自己和孩子建立的是哪种依恋关系吧?快来自检吧。 “陌生情景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您可以尝试按以下步骤设置情景,观察记录宝贝的行为情绪, 对照分析。


测试步骤:

步骤 情景 观察
1 妈妈和宝贝进入陌生的环境
2 妈妈自己坐一边,宝贝独自游戏 宝贝是否能把妈妈做为安全港湾,观察宝贝在陌生环境的状态
3 陌生人进入,和妈妈交谈 宝贝对陌生人的反应
4 妈妈离开,陌生人安抚不开心的宝贝 宝贝是否有分离焦虑的情绪,程度怎样?面对陌生人的反应
5 妈妈返回,和宝贝打招呼,在需要时安抚宝贝,陌生人离开 宝贝和妈妈重聚的反应
6 妈妈再次离开 宝贝是否有分离焦虑的情绪,程度怎样
7 陌生人再次进入 宝贝能否接受陌生人的安慰
8 妈妈返回,和宝贝打招呼,在需要时安抚,帮助宝贝进入游戏状态 宝贝和妈妈重聚的反应


  • 安全型亲子依恋

只要宝贝看见妈妈在旁边,就敢于去探索未知的事物,玩玩具,跑来跑去。但妈妈离开后,宝贝会表现出不安,甚至哭泣。当妈妈回来时,宝贝会扑向妈妈,让妈妈抱,妈妈抱起后,很快安静下来平复情绪,又开始玩了。对陌生人表现警觉与怕生,只是远远的看,但有时也试图接近并向陌生人表示友好。因为孩子与一个或多个亲密抚养人形成了这种非常亲密的、依赖的、信任的关系,孩子会把看护人做为安全港湾,当看护人在身边时,充分的探究行为会促进孩子的感官及运动等能力的发展,让孩子的行为更加主动,从而获得身心更好的发展。


  • 不安全之焦虑矛盾型

一进入新环境,宝贝就表现出紧张痛苦,死抓着父母的脖子不撒手,对新环境新玩具没有兴趣, 逗引也无济于事,宝贝始终守在妈妈身边。当妈妈离开时,会十分沮丧大哭大闹,当妈妈回来时,宝贝表现很矛盾,想让妈妈抱,当妈妈亲近,宝贝又拒绝妈妈,又推又打妈妈,仿佛在说“你怎么把我扔了,你不要我了,我恨你。” 对陌生人不主动接近,表现消极。


  • 不安全之忽视型

宝贝一进入新环境就开始玩,不太注意妈妈是否在身边,妈妈的离开也不掀起宝贝内心的波澜, 继续玩自己的,妈妈回到身边,不看妈妈,而是寻找玩具,也不急于去拥抱迎接,宝贝与妈妈亲密的接触少,貌似宝贝很独立不粘人,其实是一种回避和忽视。对待陌生人出现也无特殊的反应,甚至比对妈妈还表现出好奇和想亲近一些。


  • 不安全之紊乱型

在陌生情境下,宝贝的行为表现为杂乱无章, 缺乏目的性、前后不连贯,混合了前三种依恋方式, 常处于茫然无助的神情,这种状态是最焦虑无序的。通过自检,希望家长们积极调整自己、改变自己。


有这样一句话,“孩子99%的成功源于父母1% 的改变”,说的就是父母与孩子未来的关系。给孩子高质量的互动和人际关系体验,用敏感、温暖、一致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有归属感,支持他们语言发展,自由探索,重视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宝贝建立安全依恋关系,为宝贝提供高质量的陪伴!













来源 红黄蓝教育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