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抑郁、焦虑、疼痛、心理、心身诊疗中心
连云港市第四人医院临床心理科
当前位置:
谁偷走了你的快乐?
来源: | 作者:lygsxl2 | 发布时间: 2019-06-06 | 47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4年8月11日下午,美国喜剧大师罗宾•威廉姆斯在家中被发现停止了呼吸,警方认为是自杀。很多人直到听到这个噩耗的时候才发现,这位被美国媒体誉为“为美国带来快乐的第一人”和“触动了人类灵魂的每一个元素”的天才演员,却自述曾和抑郁苦苦搏斗了十几年,还饱受毒品和酗酒困扰。最终他选择自杀,心理问题毫无疑问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到底是谁偷走了他的快乐?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今天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多的政治和经济自由,更多的健康保障,可是焦虑、压力、痛苦和抑郁却前所未有的普遍,甚至直接导致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自杀 [1]。所以,为什么?我们的快乐究竟到哪里去了?

如果这是一篇心灵鸡汤,就会在这里列出一个能让人点头称是的原因;很遗憾,现实要复杂太多。抑郁症的发生,小到基因分子变化,大到家庭社会环境,都有其影响;就连每位具体抑郁症患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发展也各不相同。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必须努力去理解抑郁症,因为只有知道了它的机理,才能找到应对方案,才能不让类似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而对于你我普通读者而言,了解这些不光是为了自己面临抑郁风险时知道如何寻求医疗援助,也为的是在身边人出现问题时,能够以正确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不是单纯的“心情不好”,它是一种疾病;患病并不是丢人的事情,但是病需要治疗。

很多人常常把抑郁和抑郁症相混淆——这导致当人们想到抑郁症时,脑中浮现的都只是日常生活的难过悲伤情绪,却不理解抑郁症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类综合症,是众多情绪感受失常的并发状态;它包含的不仅仅是绝望沮丧悲伤,还有丧失兴趣、疲倦、焦虑、厌食或暴食、失眠或嗜睡等等因素。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2006年)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9条:(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只要同时满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种症状,并且抑郁症发作持续两周以上,即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

事实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在临床上也并不是指一种单一疾病。日常语境里的抑郁症往往对应的是过去的“心境障碍”,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已经将其中“双相障碍”和“抑郁障碍”分开,临床上的抑郁症只指后者。(一些证据表明罗宾•威廉姆斯可能是前者。)抑郁症有时还伴随着很多其他类的精神疾病,例如焦虑症(Anxiety)、精神分裂症状(Schizophrenia)、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等;抑郁症轻重各不相同,同一位病人也并不是随时都会抑郁发作,每次发作程度也有不同,这些众多原因导致了抑郁症病人的症状极其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个体差异性,为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难以根据经验来做出最佳治疗方案——很可能每个病人都是一个新病例。在这篇文章里为了描述方便,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所说的抑郁症都是指重症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什么导致了抑郁症?

抑郁症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致,不要靠想当然自己给自己“诊断”、“对症”下药,请寻求专业的帮助。

医学界关于抑郁症的成因的普遍看法是,“抑郁症有很多可能的起因,包括大脑对于心境的错误调节、基因易损性、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以及药物滥用问题。通常我们认为是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症。”[4]

首先,抑郁症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亲属同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并且血缘关系越近发病一致率越高:在抑郁症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超过40%的患者有遗传倾向,如果一个人的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中有重症抑郁症患者,他会比没有患抑郁症亲属的人群提高1.5-3%的患病率。另外拥有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等这些与抑郁相关基因突变体的人也更容易患抑郁症。[5]

其次,体内生化系统(例如激素、神经递质等)的不平衡——即生化分子的过量或过少分泌也会引发抑郁症。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编码这些分子或者分子受体的基因异常引起的,也可能是外界原因(例如药物,极度紊乱的作息,强烈长久的压力反应等)所引发。人体内的化学分子含量变化都有一定的阈值,并且很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平衡网络,叫做内稳态(homeostasis)。抑郁症的很多症状更多是因为这种内稳态被破坏所引发,而内稳态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能够有效的提高或者降低相应化学分子的水平,但若是内稳态无法得到恢复,停药之后会很快陷入混乱状态。内稳态被破坏常常还伴有内分泌系统的失衡。

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