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如果你的灵魂真正的被一个人看见,你就会爱上这个人。当你发现,如果别人看我们的眼光跟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一致的,并且他们通过他们对我们的言行,表现出对我们的这种理解,我们就会有一种深深的被“看见”的感觉。
举个例子。首先我们假设你有相对成熟的心理和比较正确的自我认知,然后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乐观、活泼开朗、对生活充满热情、勇敢并且十分自信的人。这时候你遇到了一个悲观、封闭、没有热情并且非常不自信的人。他会把你的自信视为是一种攻击,并且对你所有说的话和做的事情的意图产生怀疑,总觉得你要操纵他,这个时候你会是什么感受呢?你可能觉得困惑、不解并且被深深的误会和不被理解。换一种情况,当你非常自信的表达自己,然后另一个人立刻读懂了你的自信和从容,对你会心一笑时,他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你会觉得自己被他“看到”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被看见的感觉。
还有一个我们会爱人另一个人的重要原因:通过爱你,我看见了自己。
当我们遇到一个想我们所想,发现我们所发现的,珍视我们所珍视的,在不同的情形下的反应也跟我们相同的人时,我们不仅会体验到一种强烈的亲近感,而且会感觉到通过这个人,我们看到了自己。当你发现所有定义你是谁的那些信仰、价值观、品质、特征和行为会在另一人身上都表现出来时,你会有在她身上种认出了“自己”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寻找在本质上跟自己相似的人(我们会在后面谈到相互吸引的互补这个问题)。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对高自尊、觉得每个人都充满无限潜质、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无限可能并且感到这个世界会对你的努力、天赋和才华做出响应的人。当你遇到了一个同样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会对她的所有努力、天赋和才华做出响应、高自尊、并且相信自己的无限可能性的人时,你又会有一种由衷的欣赏,并且她的一举一动都会提醒你自己:这些她身上的,都是我最珍惜的关于我自己的。
3.心理可见性(psychological visibility)和自我探索
其实我们的心理可见性总是有一个程度问题。从我们的童年开始,我们便一直逐渐的通过与别人的互动中不断地更加了解自己。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在家庭里被“看见”,因为没被看见的孩子是根本无法生存下去的。但是有无数的孩子,因为在家庭里的不被看见而造成他们在成人之后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觉得不安全或者觉得自己不足。
心理可见性其实是开启了我们自我探索的大门。我们在各种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的加深对自己的自我认知,但是没有什么比亲密关系更能增加我们的自我认识了。在一段我们被真正看见的亲密关系中,我们会不断的发现自己之前都没有意识到,或者是还没有浮出水面的自己—那些我们没有发现能力,我们潜伏起来的潜力,那些我们从来没有明显的表达出来的性格特质等等。